iPSC分化為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應用
間充質干細胞(MSC)是一種成體干細胞,具有分化為硬骨,軟骨和脂肪組織的潛能,并具有較強的免疫調控功能。
現階段,已有很多基于MSC的臨床實驗正在開展,主要應用于組織損傷修復(如硬骨、軟骨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炎性腸炎)、器官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心血管疾病(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神經系統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等,以及作為基因治療的載體。
現階段國內MSC療法的細胞來源主要分為自體來源(骨髓、脂肪組織等)和異體來源(臍帶、胎盤等)兩種。但是,使用自體或異體來源的MSC,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
(1)難以取材(特別是骨髓);
(2)保存期限較短;
(3)隨年齡增大MSC數量和擴增潛力顯著降低,體外擴增更會加速MSC老化;
(4)隨年齡增大MSC分化潛力大幅衰退(取自年輕人的MSC易分化成軟骨等細胞,而取自老人的MSC分化傾向于脂肪細胞);
(5)制備過程不易質控(不同個體和同一個體不同組織器官部位來源的MSC差異非常大,無法預知)。
這些缺點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成體來源的MSC療效的不穩定性。
中盛溯源計劃通過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技術工業化制備iMSC,以解決現存問題并實現MSC療法的標準化和可控性。iPSC具有無限增殖特性,可以通過增加初始iPSC數量的方法來制備具備胚胎或初生嬰兒時期最強增殖功能和完全分化潛力的最“年輕”的iMSC,無須通過過度增殖MSC達到需要的細胞數量。此外,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我們可以生產具備分化傾向的iMSC,并將之用于特定疾病的治療,例如,制備更易分化成軟骨的iMSC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藥品GMP標準下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制備的iMSC,可用于不同疾病的臨床治療,并提高細胞治療的有效率和穩定性。
目前國際上已經開展iPSC來源MSC的臨床治療,澳大利亞Cynata Therapeutics 公司4款iPSC來源MSC產品獲得IND批準。適應癥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于2018年完成I期臨床試驗,兩年隨訪總生存率達60%,無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現已進入臨床Ⅱ期研究;嚴重肢體缺血,目前臨床試驗進入Ⅱ期;骨關節炎,已于近期順利進入Ⅲ期臨床;iMSC還被批準用于治療COVID-19的臨床試驗。
中盛溯源依托成熟頂尖的iPSC技術,已經制備出高度均一、特性穩定、質量可控的iMSC,將開展多個適應癥的臨床研究,彌補國內iPSC來源細胞藥物的空白。